周文个人资料
周文(1907-1952),原名何稻玉,笔名:何谷天、谷天、周文等。四川荥经人。幼年贫苦,16岁便在西康军阀部队当文书。1932年参加革命,在安徽安庆任左翼文化总同盟安徽分会组织部长。办《安庆晚报》副刊,开始发表文章。后到上海加入"左联",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左联"党团成员,并从事创作。曾将苏联著名小说《毁灭》、《铁流》改编成通俗本,得到鲁迅的赞许。
周文照片
周文概述
(图)周文像
周文,四川荥经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左联安徽分盟。后在上海任左联组织部部长。1937年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总务部主任。1939年赴延安,任大众读物社社长,主办《边区群众报》、《大众习作》。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秘书长,晋绥抗战日报社社长,重庆新华日报社副社长,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秘书长。
周文生平
(图)周文故居
1907年6月17日生于四川荥经县。原名何开荣,字稻玉,笔名何谷天、周文等。幼年丧父,由寡母抚养成人。18岁时,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到西康川军中,做过候差、书记员等。在川军的数年间,目睹军阀内部的勾心斗角,激发了反抗黑暗的意识,积累了日后从事文学创作的素材。
1932年,参加革命,在安庆中国左翼文化同盟安徽分盟任组织部长。与读书会成员邹一平等人,利用《安庆晚报》的文艺副刊《雀呜》,作为读书会活动的公开阵地。同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次年,由丁玲、叶以群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根据左联开展文学大众化运动的要求,采用章回小说形式,将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名著,由鲁迅翻译的长篇小说《毁灭》,改编成缩写通俗本;将苏联作家绥拉菲莫维支的名著,由曹靖华翻译的长篇小说《铁流》,也改编成了缩写的通俗本。在鲁迅的鼓励下,周文的成名作《雪地》在9月的《文学》第1卷第3号发表,署名何谷天。这部短篇小说暴露了军阀的腐败和吏治的黑暗。此后,周文的创作渐丰,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集《分》、《父子之间》、《多产集》、《爱》,中篇小说《在白森镇》,长篇小说《烟苗季》。与此同时,周文还创作了一些杂文和散文。周文的小说,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广泛地运用心理描写,时时闪烁出讽刺的火花。
(图)周文改编的《铁流》
1934年3月,周文担任左联组织部长。1936年,担任中央特派员冯雪峰的秘书和交通。1937年9月,回到四川,在成都开展文艺界抗日统战工作,与沙汀、朱光潜、李劼人等成立成都文化界救亡协会。主持会刊《笔阵》,兼《四川日报》、《新民报》副刊编缉。1940年,奉调至延安,筹办大众读物社。出版《边区群众报》和《大众习作》,受到毛主席的赞扬。1941年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1942年后,任晋绥分局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晋绥《抗战日报》社和《大众报》社长等职。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委员。同年秋天,调任中央马列学院秘书长。1952年7月1日,因患急性肺炎和急性肝萎缩,猝然去世。
周文集革命家与小说家于一身,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他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创作 了富有个性的作品,丰富了现代文学的画廊。在文艺大众化方面,他更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周文死亡之谜
1952年7月1日,周文猝然离世。那时他正值盛年,刚过四十五岁生日。
周文死在一个新世道诞生的第三年。那曾是他梦想一世,奋斗半生的世道。
周文被定为自杀,党内除名。
2007年,周文诞辰百年之际,北京举办了一个关于他的研讨会,周文在重庆《新华日报》的下属,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谢韬先生,他们夫妇俩说,当时都听了关于周文之死的传达报告,毛泽东有一个八字批示:“自绝于党,弃之荒郊。”由此,“自绝于”之说诞生,死亡开始成为最后一项罪名。
周文瞬间失去一切,他失去了穿干部服的资格,套了一身古怪的黑寿衣,被草草葬在了京郊一个普通墓地里,没有墓碑。周文夫人郑育之死死记住了这个无名墓地的位置。数年后,当郑育之也将被赶出京城之前,她偷偷来到这里,将周文遗骸转移到万安公墓,给他立了一块碑,上面刻了一个陌生的名字:何开荣。那是周文在老家的原名。
周文迅速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周文重新被提起,始于“文革”初期,周文这个被封存已久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中央党校的大字报上,一些知情人和群众组织开始质疑周文之死。被“周文自杀”事件压抑与牵连了多年的郑育之——一个30年代初期入党,有着许多传奇经历的上海滩上的地下工作者,开始了漫长的艰难的不屈不挠的为丈夫寻求平反之路。但一直未果,反倒又吃了许多苦头。一直到了波谲云诡的1975年,中国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人——毛泽东和邓小平,一起为周文恢复了名誉。1976年年初,周文的遗骨被取出,火化后安放于八宝山。他的骨灰盒上,盖上了党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