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多个人资料
赵恒多,1930年10月生,河南确山人,中国电影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生从事部队文艺工作。历任文工团员、总政治部话剧团演员。1978年在影片《大渡河》中首次饰演蒋介石。1979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专饰蒋介石。他因在《血战台儿庄》和《大决战》中出色的表现,获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的学会奖,后者获八一厂小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2001年,赵恒多因癌症病逝于北京。
赵恒多照片
赵恒多从业经历
赵恒多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文工团员,总政治部话剧团演员。1978年在影片《大渡河》中初登银幕,饰演蒋介石的形象,表演真实自然,细腻传神,获得专家和观众好评,由此赵恒多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成为专门饰演蒋介石的特型演员。
从1978年开始,赵恒多在一系列影片中扮演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蒋介石形象。每一次创作他总是有许多新的想法和追求,并不因为饰演同一个人物就掉以轻心,因此他塑造得每一个蒋介石形象都很有光彩,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979年在影片《吉鸿昌》中饰演蒋介石,这段时间国家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历史状态下,因此赵恒多除坚持蒋介石一贯的专制独裁特色外,又往浮躁方面靠拢,虽然所占戏份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
1980年在影片《血沃中华》中饰演蒋介石,时值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几次围剿,虽然暂时取得胜利,但也伤亡惨重,赵恒多赋予了人物狂妄之中又含有些许颓废的特色,人物心理把握准确,获得好评。
1983年在影片《四渡赤水》中饰演蒋介石,国民党对红军围追堵截,妄图斩尽杀绝,在赤水河屡屡上当,蒋介石羞恼失望的特点又栩栩如生。
1984年在影片《陈赓蒙难》和《陈赓脱险》中饰演蒋介石,陈赓是自己的阶下囚,但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赵恒多在表演中侧重于表现蒋介石的一腔柔情,苦口婆心直至无可奈何,人物塑造极有特色。
1986年在影片《血战台儿庄》中饰演蒋介石,日军大举进攻,适逢台儿庄大捷,蒋介石喜忧参半,顾虑重重,赵恒多的表演再获成功。
1991年在影片《大决战》中饰蒋介石,此时的国民党连连溃败,江河日下,蒋介石只有望洋兴 赵恒多叹,绝望悲观。赵恒多的表演获得了专家一致好评。只因没有参加影片配音工作而痛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桂冠,但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审委员会仍给予赵恒多表演特别提名。
赵恒多在银幕上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蒋介石形象而享誉中国影坛,他的表演朴实贴切,自然生动。在电影创作外,他还在多部电视剧中饰演蒋介石。另外,他还积极尝试其他各种角色,如在影片《琵琶魂》中饰演一个中共地下党员,同样获得成功。
赵恒多艺术才华
特形演员赵恒多赵恒多的艺术形象赵恒多的老家是河南省确山县石滚河镇。他1930年8月出生后不到两个月,父亲便因久病不治离开人间。母亲领着他和两个哥哥过活,童年的生活是十分艰辛的。在他刚刚懂事时,大哥就参加了新四军离开了家,后来牺牲在战场上。石滚河镇是国共两军拉锯的地方。每逢宣传队到镇上来宣传抗日、演节目的时候,少年的赵恒多总是去看演出。等到年长些,赵恒多到县里上了中学。他在学校住宿,每周都步行60里回家,背上一周吃的干粮和面再回到学校。干粮吃完了,就要自己动手做饭。后来因为交不起学费,只得改上简易师范。艰苦的生活锻炼了他,使他从小就懂得世事的艰难。
赵恒多从小就爱看戏、听戏、哼戏,很熟悉河南地区的传统戏曲,至今还能随口唱出许多段子。他特别爱看包公戏,热爱包公的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他天生一副好嗓子,爱唱歌,小学时就常常参加文娱活动,曾经表演过根据《满江红》这首歌曲编排的大刀舞。也许就是这些最淳朴,富有乡土气息的文化熏陶,在他的内心播下了艺术的种子。当1949年1月解放大军向南挺进时,桐柏军分区宣传队看他又会唱又会跳,是个好苗子,就动员他参军。因为赵恒多早就向往革命军队的生活,于是毫不踌躇地跟着宣传队走了。在向南进军的途中,宣传队边行军边宣传,为部队和地方群众演过许多戏。他边干边学,逐渐展露出自己的艺术才华,后来成了宣传队的业务骨干。那时他经常扮演的角色大多是一种由落后变先进、性格较为复杂的人物。他还在歌剧《白毛女》中扮演过大春。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赵恒多所在的宣传队也在不断地扩充、发展、提高,演员分工相对明确、稳定,后来,他成为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的一名话剧演员。1953年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被调到总政文工团话剧团,从此便一直从事话剧表演。总政文工团是全军优秀演员的荟萃之地,拥有陈其通,蓝马、林默予等艺术名流。在这里他进一步受到了艺术的熏染,学习了斯坦尼斯拉夫戏剧理论,走向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他参加演出过许多戏,但所担任的角色份量都不算太重,在话剧团是一片绿叶。即使这样,他对所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认真准备,在艺术表现上力求准确。在《安第斯山风暴》一剧中,他饰演一个黑人歌手,他以抒情的歌声,奔放的激情,使这个黑人歌手显现出光彩。但是,谁又会想到20多年后,他竟和银幕上的蒋介石结下了不解之缘。
揣摩角色
蒋介石一个人的成功都需要才能、意志、勤奋和机会,而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则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条件。赵恒多曾经历30多年的磨练,在进入"知天命"之年后,他却活跃在中国的银幕和荧屏上,成为观众喜爱的表演艺术家,正是因为他具备了上述的种种条件,机会来临时,他便脱颖而出。中国的电影事业在"文革"中备受摧残,经过长久的沉寂,直到1977年才开始复兴。197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筹拍革命历史片《大渡河》,急需物色扮演重要历史人物的合适角色。著名导演林农到各地物色蒋介石的扮演者,总政话剧团的热心战友,向林农推荐了赵恒多。
角色接下来了,赵恒多虽说是一个老演员,具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但是对扮演蒋介石这个角色,并不觉得轻松,唯恐把握不住分寸,有负导演和观众。当时他离开舞台已经10年,以前又从未涉足过银幕。自己为人处世一贯仁柔平和,同蒋介石这个角色的性格有着太大的反差。过去演戏演的最大的官是营长,现在却要扮演国民党的军政首脑,敌对阵营中的最高司令官,难度很大。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下了很大的功夫来研究、琢磨蒋介石这个历史人物。为此,赵恒多特别重视拜访那些见过蒋介石和蒋介石有过实际接触,具有真切感受的人,向他们了解蒋介石的为人和性格特点。他在政协的帮助下,先后拜访了曾经是蒋介石高级将领的杜聿明、宋希濂、黄维、杜建时等老先生。后来,创造多面孔的蒋介石角色竟成了赵恒多的一种艺术追求。
他还深入研究有关蒋介石的各种文献和资料、各种版本的传记、回忆录、新闻片、像册等。他注意学习近代史、中共党史、国民党史,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和准确认识蒋介石,他不仅看中共党史学家所写的材料,也看崇拜蒋介石、接近蒋介石的人所写的材料以及外国人对蒋介石的评价。近18年来,赵恒多在几十部电影和电视剧中扮演蒋介石,最初他的表演还稍显拘谨,他在逐渐适应电影艺术的要求。后来,在《血战台儿庄》和《大决战》系列片中,他所扮演的蒋介石,角色的精神世界和形体表现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充分表现出了蒋介石的复杂性格,让观众觉得蒋介石就是这个样子。特型演员演一个人次数多了,往往容易陷入老套子中,而赵恒多在不同电影中的表演,却总有新的发展。他的办法就是认真周密地做好案头工作,追寻角色的行为轨迹,探讨角色的心理发展层次,表现出角色在特定环境中的复杂性格,让观众看到一个多面孔的蒋介石。赵恒多在艺术创作上的严肃认真,追求角色真实性,生动感,不仅表现在对一些历史巨片中蒋介石的捞演上,就是在一些与观众直接见面的小型演出中,他也是十分认真的。他有一个自己创作的保留节目叫《蒋介石的独白》,每次演出时都获得轰动效应。
个人成就
电影《血战台儿庄》赵恒多饰演蒋介石赵恒多算是位资深的蒋介石的扮演者。中国第一部有蒋介石角色出现的电影故事片,是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渡河》,其中的蒋介石就是由他扮演的。影片中出现蒋介石曾引起观众的谈论。后来他又在《血沃中华》、《吉鸿昌》、《将军的抉择》、《楚天风云》、《四渡赤水》、《破雾》、《血战台儿庄》、《大决战》,《陈赓蒙难》、《陈赓脱险》等十多部电影中,以及《最后的冬天》、《御林军的枪声》等几十集电视剧中成功地扮演了蒋介石。他以出神入化的表演,在银幕上塑造了国民党政府最高统治者和最高军事统帅的艺术形象,把蒋介石这个历史人物的独裁、阴险而又善于笼络人心的复杂性格生动地展现出来,赢得了艺术界的好评,并使无数观众从银幕上认识了历史上的蒋介石。
赵恒多扮演蒋介石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声誉。他经常听到人们的赞誉和掌声,看到影迷们的笑脸和鲜花。他接到的片约也越来越多。他参加过许多大片的拍摄,却没有因此而鄙薄群众文艺活动,从不计较演出条件,也不要求任何报酬,连他演出所需的服装道具都是自己准备,自己携带。每当他出场时,观众的情绪和掌声总是显得更加热烈,他的表演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演出结束后,总有一些观众围着他,或者要求他签名留念,或者要求和他合影。他总是面带微笑地和一个又一个观众合影。他的表演甚至吸引了一些老将军们,他们和昔日战场上的对手"蒋委员长"拉着手,面对面交谈。
1994年,赵恒多离休了。离休并没有给他带来清闲的生活,他依旧十分忙碌。他常常接到各种邀请演出的来信,时而广州,时而上海,时而杭州……往来奔波。老年的到来,并没有使赵恒多对艺术追求停顿,相反,却更使他的表演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无论是对生活的体验,还是艺术的修养,他都在迈向一个更高的境界。有的演员成名较早,有的艺术家随着时间的推移技艺日臻成熟,赵恒多属于后一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