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蒙个人资料

沙蒙(1907-1964),原名刘尚文,直隶(今河北)玉田人,电影导演。其影片注重现实主义的追求,在环境、气氛,乃至服装、道具上,都十分精细讲究。中法大学、上海病态术专科学校肄业。1948年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中国影协第一届委员、第三届理事。导演的影片有《赵一曼》、《上饶集中营》,与林杉合作编导《上甘岭》等。

沙蒙照片
沙蒙照片

沙蒙人物简介

沙蒙(1907-1964)著名电影艺术家。三十年代在上海参加左翼文化团体,抗战后期到延安,任鲁艺戏剧系教员兼实验剧团团长;解放战争时任东北文艺工作一团团长,后长期在长影、北影从事导演工作,代表作是影片《上甘岭》。

沙蒙是法文的音译,意为"忍辱负重",原名刘尚文,河北省玉田县孙各庄乡刘现庄人,1907年11月2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读私塾。从师李秉钧(清朝拔贡)。1919年到北京北师大附小读书,1922年考入法文高等学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投身学生运动。1925年,因参加为"五卅"运动受害者募捐活动,受到留级处分,便愤然退学。第二年考入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预科,由于时局动荡,只上了一年便辍学了。1929年考入哈尔滨满绥长途电话局做话务员,东北期间,结识了塞克,在塞克的影响下,逐渐萌发了从事文艺的志向。1933年3月,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并结识了赵丹、王为一、徐韬等人,不久即加入了我党领导的左翼戏剧活动,先后加入过新地剧社、晨曦剧社、狮吼剧社、大地剥社、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等进步戏剧团体;参加过《太平天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大雷雨》等戏的演出,参加过《都市风光》、《夜半歌声》、《十字街头》等影片的拍摄。他懂法语和俄语,曾翻译过高尔基的短篇小说、巴拉希的剧本等。

1938年,沙蒙任第五战区青年团艺术组教员,在鸡公山与学员欧阳儒秋相识,以后成婚。长沙大火时,演剧二队从长沙撤退,他置个人衣物于不顾,背着一捆幕布行军,任劳任怨,不声不响,大家送他个"骆驼"的雅号。在演剧九队期间,上面要求队员集体加入国民党,沙蒙不愿参加,断然离开演剧队。

1939年,沙蒙与爱人欧阳儒秋同到重庆北碚陶行之主办的育才学校任教。1940年,在重庆与周恩来结识。"皖南事变"后,欧阳儒秋伪装为新四军家属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刘钟濉先期到达延安,沙蒙则在重庆由上级安排转去香港。在港期间,他加入了旅港剧人协会,参加了《雾重庆》、《马门教授》、《北京人》等话剧的演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辗转回到重庆,加入中国艺术剧社。1944年3月,到了久已向住的延安,实现了他的心愿。

在延安,他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作教员,兼任鲁艺实验剧团团长。

1945年9月,沙蒙与田方、舒群、吕班等率领第八中队(后改称东北文艺工作团一团)从延安出发,经千里跋涉,赶到沈阳,成为到达东北的首批根据地文艺干部,在沈阳、本溪、大连等城市进行宣传演出,号召民众组织起来,保卫抗战胜利成果,粉碎蒋介石的战争阴谋,出色地完成了宣传任务。

1946年,经著名电影演员于蓝介绍沙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9月,以沙蒙、张平、何文今为首的东北文工一团140余人参加东影工作。当时东影实行集体领导,由袁牧之、吴印咸、田方、陈波儿、沙蒙等11人组成东影管理委员会,沙蒙同时担任编导主任、导演。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于敏编剧的传记片《赵一曼》,先后又导演了《上饶集中营》《丰收》。

上甘岭1956年,沙蒙与林杉合作完成了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故事片《上甘岭》。这是沙蒙导演的代表作,也是他导演的第四部影片。为了拍好《上甘岭》,沙蒙不顾多病的身体,与剧本作者林杉一起,穿起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服装,跨过鸭绿江,深入到朝鲜前线调查采访。在朝鲜前线生活了8个月,参观了上甘岭地区的所有坑道、山头,访问了57位战士、指挥员,写下了25万字的采访笔记,看了百万字的有关资料。

《上甘岭》完成后,沙蒙又与林杉合作,准备创作一部反映江西苏区革命斗争的影片。他到江西苏区体验生活时,被许许多多革命先辈英雄事迹所打动,使他产生了一个强烈愿望:用毕生精力在银幕上表现党的斗争历史。以沙蒙为首的"创作研究室"采纳林杉的设想,计划用4部影片表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几十年的革命历程,初步定名为"中国革命四部曲"。

1957年4月11日至17日,沙蒙参加了第二次全国电影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副主席。会议期间,沙蒙和全体同志一起,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60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62年,他与人合作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是《汾水长流》。

1964年6月26日,沙蒙病逝于北京,时年57岁。

沙蒙一生坎坷,但他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爱祖国、爱人民、爱艺术的赤诚之心始终如一。他的崇高品格和敬业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沙蒙衍生于莫逆之交

上甘岭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党的女儿》完成于1958年,其由来则缘自该片编剧林杉与曾拟任导演的沙蒙的莫逆之交。堪称新中国第一代电影编剧的林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曾在晋绥解放区搞过文化戏剧工作,1949年调至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从事电影创作,先后改编、创作了《吕梁英雄传》、《刘胡兰》,虽都搬上银幕但并不成功。1953年林杉到晋东南农村深入生活,与孙谦合作写出了反映解放初期农村新面貌的电影文学剧本《丰收》,较之前两部作品来说,该剧在掌握电影特性等方面有所进步,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保留着配合政治宣传的因素,基础并不是很好。然而,已相继执导拍摄了颇有影响的《赵一曼》、《上饶集中营》的沙蒙,面对导演《丰收》的任务,不仅没有丝毫挑剔,而且非常乐意并倾注心血,令林杉很受感动。深交之后,林杉深感沙蒙为人正直厚道,世故不多而童心未泯,身上有河北玉田县人特有的"燕赵余风"--一股子倔劲。林杉庆幸得到了一位志趣相投的创作上的合作者,更庆幸获得了一位可以结为至交的朋友。在《上甘岭》剧本脱稿并通过以后,他便向电影局领导郑重提出,要求调到长影学习电影导演工作。在获得同意以后,他毅然于1955年秋举家从北京迁到长春。在几年相处中,林杉感到沙蒙就是自己学习电影导演的最好老师,此番作出离京前往长影的抉择,很大程度就是投奔已在心目中赢得敬爱的沙蒙而去。

林杉到长春定居不久,《上甘岭》的摄制工作就开始了。在新中国电影界已享有声誉的沙蒙,邀约还属"无名小子"的林杉一起联合执导该片,不仅让他以导演之一的身份进入摄制组,而且一起分镜头和选择演员,还有意识地把部分演员的试镜头工作交给林杉,使他能在摄影机旁颇为神气地喊了不少声"开始"、"停"。

同为剧作主笔,又是影片联合导演,通过《上甘岭》的创作实践,不仅令林杉和沙蒙友情更加笃厚,而且相互发现确实是艺术上的知己,无论在创作思想、审美趣味甚至风格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因而萌生了长期合作的共同愿望。就在《上甘岭》拍摄后期,沙蒙向林杉提出:"为了这个摄制组接着有戏可拍,你最好赶写一个剧本。"摄制组全体人员一致同意这一建议,热情的女场记小冯第二天主动带来一篇小说给大家朗读,这便是王愿坚的《党费》。沙蒙听后十分感动,认为可以改编,鼓励林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党的女儿》。

对于林杉赶写出来的剧本,沙蒙看后表示满意,认为基础相当好,为搬上银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完成《上甘岭》的后期制作后,马不停蹄地进行分镜头,并开始物色演员准备投拍。岂料就在林杉辗转奔波外地中途,反右运动开始,当他从广东文化界的一位同志口中得知"长影沙蒙被打成右派了",如同五雷轰顶,令他震惊不已。接着厂里电报催促急返长春,林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厂里,当夜即被责令在次日召开的批判大会上交代检查。第二天走进会议室,看到沙蒙埋头坐在前排的一个位子上。林杉怎么也不能相信像沙蒙这样的人,一夜之间竟由同志变成了敌人,然而无情而严峻的现实就是如此。于是,非但合作拍摄"四部曲"的创作设想由此成为泡影,就连《党的女儿》的导演也被令易人,沙蒙因成了右派被撤销导演资格,改由林农接替。

拍摄《上甘岭》

凝聚了几位作者共同心血的电影剧本写出后,曾以《二十四天》发表于1956年3月号《人民文学》,开拍时正式改名《上甘岭》。在影片拍摄中,又倾注了导演和演员等摄制人员的辛勤创造,使影片表现出特有的朴素、浑厚、深沉的风格。

上甘岭对于分镜头沙蒙极为重视并有独特的方式,他集中主创人员一起参加讨论。这项工作整整进行了半个来月,如何突出主角张忠发是集思广益的重点内容。沙蒙认为只要这个角色站起来,全片也就基本可以站得住。他与大家一起精心推敲各种戏份增删方案,反复琢磨一些关键动作、场次与其他陪衬人物关系,如在杨德才舍身炸碉堡高潮戏中,被推到后景的张忠发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对朝夕相处的战士牺牲又怎样在感情上准确反应等等。为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沙蒙煞费苦心,直到报送电影局审查分镜头剧本后还在不断考虑完善,最后确定加强张忠发与杨德才爆破敌人火力点这一动作的联系,让杨德才继毛四海牺牲后在张忠发机枪掩护下完成任务,最后再借师长眼睛突出张忠发背着的两个水壶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怀念之情,从而使张忠发在全片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在演员的选择与使用上,由于沙蒙坚持要求演员的气质和外形必须与角色符合,因而费了不少心思,片中的六个主要演员有三分之一在外景开拍时才到齐。其中扮演王兰的演员竟试了五六位,最后总算确定了第一人选是位北京的话剧演员。但沙蒙到了朝鲜外景地后仔细思量觉得不够理想,最终换上了刘玉茹,她虽刚从鲁迅艺术学院毕业,但有过军旅生涯,气质和形象与角色更接近。沙蒙曾慨叹为该片找演员"比创作工作本身给人的痛苦还折磨人"。在沙蒙的努力争取下,不仅扮演张忠发、指导员的高保成、徐林格等主要演员分别来自部队话剧团,有丰富的部队生活经验,而且一排长和全连战士都聘请志愿军战士担任,整个剧组100多人中60%以上是军人。

剧组还特意邀约曾坚守阵地的特等战斗英雄赵毛臣出任军事顾问,带领演员到上甘岭现场参观体验,平时生活中演员也都按角色互称、相处,甚至连出外景也按身份分配住处,因而演员们普遍入戏都比较快,表演起来也真实、生动。

《上甘岭》摄制完成后曾送中南海放映,毛主席看后高兴地称许,这可是一部中国的影片啊!沙蒙得知后非常激动,连声说:"这是最高的奖赏!"

上饶集中营

上饶集中营剧照导演:沙蒙

主演:汤化达江俊

品质:DVD

字幕:中、英文

音频格式:杜比数码音效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一千多名被俘的新四军将士和爱国志士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敌人用诱骗、酷刑都未能迫使他们悔过自新。十六岁的女战士施玢惨遭敌人轮奸致残,但始终不向敌人低头,在受尽折磨的情况下,还帮助一位小学教员坚强起来,使她由最初的恐惧到最终的宁死不屈,敌人让她陪绑,她亲眼见敌人将施玢捆着石头推入山谷深潭,她也随同施玢一起跳进山崖;赵宏对党赤胆忠心,毫不动摇,敌人的阴谋又破产了。转年5月,日寇进逼金华时,"犯人们"在转移的途中,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赤石暴动,并获得成功。

沙蒙艺术研讨会

董志华
星秀
赵帆
星秀
竹内结子
星秀
林莉
星秀
金鸿鸣
星秀
炜烈
星秀
赵鲲鹏
星秀
张山
星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