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德个人资料
黄新德,男,汉族,1947年8月出生,安徽省芜湖人。中专文化,民盟成员。1965年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戏班,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京剧团。现任安徽省剧协主席,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中国剧协理事,国家一级演员、连续4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为黄梅戏第二代人物,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繁荣黄梅戏艺术事业优秀艺术家” 称号。安徽省劳动模范。
黄新德照片
黄新德艺术人生
黄新德
黄新德小的时候家在农村,父亲是码头工人,母亲在家做田,那时村里经常来戏班子,二老都跑去听,尤其是母亲特别喜欢黄梅戏,在家洗衣烧饭的时候也会学着戏里的人物哼唱几句解闷,黄新德在边上听得多了也就不知不觉喜爱上了。”
在黄新德十多岁时,农村普遍出现了饿饭现象,黄新德一家自然也不例外,“当时有人告诉我说省艺校的黄梅戏专业要招学生,而且还管吃管住,我就心动了。”但当他把内心的想法告诉二老时,家里却是极力反对,“那时人的观念远没有现在开放,戏曲演员还被称为‘戏子’,不光社会地位低,就连死后都进不了祠堂。”但家人的反对并未改变黄新德的决定,他报名参加考试,并很快收到了省艺校的录取通知。
难忘两位恩师
在省艺校,黄新德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位恩师明海亮,他是唱京剧武生的,与著名戏曲演员盖叫天齐名,老师对黄新德非常严厉,不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五点都会准时在排练场坐着督促黄新德练功,哪里做得稍有一点不对,换来的就是一顿狠揍。为了少挨打,也为了日后能出人头地,黄新德练功很卖力气,也正是这段时间的积累为他以后的表演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后来,明海亮老师身染重病,已经毕业留校任教的黄新德在病榻前服侍了整整三年,天天为恩师熬药捶背倒便盆。明老师去世后,黄新德又以孝子的身份为他安排了一切后事,他的感恩、尊师之举让许多老艺术家感动不已,至今仍被戏剧界人士传为佳话。
1969年,黄新德被调入了省京剧团改唱样板戏,虽然这份职业与他之前的行当极不对路,但靠着明老师言传身授的一身功夫,黄新德很是顺利地完成了自己戏剧生涯中的第一次转型,并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形象。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1979年,是年他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并从此开始了在黄梅戏艺术上的不懈追求与探索。
在黄梅戏剧院,黄新德又遇到当时极负盛名的表演艺术家王少舫先生,在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王少舫在多个场合表示出收他为徒的想法,可惜拜师仪式还未来得及举行,王少舫先生便因脑溢血突然故去。黄新德不仅参与操办了王先生的后事,还以家属的身份四处奔波为他的妻儿解决了许多生活上的难题。对此,黄新德说,“我们虽然没有师徒上的名分,王老师也没有手把手地带过我,但他以自己的舞台艺术和道德情操为我树立了一个榜样,他实际就已经是我的老师了。”
(图)《天仙配》剧照
为黄梅甘当绿叶 作为继严凤英、王少舫之后黄梅戏的第二代代表人物,黄新德迄今已在舞台剧和影视剧中塑造了100多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由他主演的<天仙配>、《龙女》、《无事生非》、《风尘女画家》、《柯老二入党》、《长恨歌》等多部作品都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赢得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如今的他已先后将“梅花奖”、“文华奖”、“华表奖”、“金鹰奖”、“金鸡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国家大奖尽收囊中,真正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但从他的谈吐中,记者体会得出,他这匹“老骥”身上仍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为了黄梅戏艺术的繁荣,为了让黄梅戏后继有人,他一直在默默做着“人梯”。
在圈内,许多人都称黄新德为“老梅树桩”,此号由何而来,原来,黄新德一直不忘提携后起之秀,不但自己凭实力夺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还先后在多部大戏中为马兰、韩再芬、吴亚玲、李文配戏,从而使得这四位女演员成为安徽黄梅界的四枝新梅。这事发生在同一剧种同一演员身上,在全国文艺界都是绝无仅有的。为此,有人将黄新德夸作是“托起四朵梅花的常青树”,也有人笑他”太傻“,说他“捧红了别人,自己得不到半点好处”。对于以上种种议论,黄新德听后总是淡然一笑:“一花独放不是春!黄梅戏的繁荣靠的不是哪一个人,大家都是黄梅戏这张‘皮’上的毛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大家都应该懂。”黄新德说只要年轻演员有需要,他这片“大绿叶”仍会一无反顾地出来陪衬,“眼下各个剧种都处于比较低谷的时期,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黄梅戏才能唱响。”
黄新德演出作品
(图)《无事生非》剧照
黄新德曾在电影<龙女>中饰演姜文玉、《徽商情缘》中饰演陈之章;
电视剧《遥指杏花村》中饰演白马驹、《劈棺惊梦》中饰演庄周;
舞台剧《天仙配》中饰演董永、<无事生非>中饰演白立荻、《红楼梦》中饰演蒋玉菡、《梁祝》中饰演梁山伯、《红丝错》中饰演张秋仁。
在1998年黄梅戏创作剧目<风雨丽人行>担任主角贵福。塑造了100多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演出剧目《天仙配》、《无事生非》、《红楼梦》、《梁祝》、《红丝错》、《风雨丽人行》、《龙女》、《徽商情缘》、《遥指杏花村》、《劈棺惊梦》等。
艺术特色
(图)黄新德
黄新德的艺术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独有的才华进行可贵创新,不受程式束缚,不演行当,而演人物。他汲取京剧、庐剧、泗州戏等兄弟剧种的精华,形成了自己“行腔委婉、吐字清晰、黄味浓郁、情感真切”的演唱风格,有“黄派唱腔”之美誉。黄新德扮演的戏里的人物,个个性格鲜明。他的唱腔独特,将京剧的唱法融入黄梅戏中,韵味十足,且唱出了人物的内在感情。黄新德功底厚实,身段漂亮,重要的是他的一投足、一甩袖、一转身都是为人物设计的。他在黄梅戏艺术表演实践中,勤学苦练,孜孜追求,不断汲取多种艺术营养,不断拓展艺术表演空间,成功塑造了众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了精美的精神食粮。
黄新德事业上成功的秘诀,来自于他的认真。几十年来,遇到的角色成百上千,但每一个他都会细细琢磨人物的特点是什么,一个眼神或一个举动,怎样表演才能让观众牢牢记住这个人物,和其他的人物区分开来。在演董永时该表现的是淳朴、执著,而在演周朴园时,就得表现出他的老于世故和工于算计。“每一个角色都有他的特点,抓住了特点,就抓住了人物,抓住了观众”,就是凭着这股钻劲儿,他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迥异,却又个个惟妙惟肖的舞台形象。
见过黄新德的人都说他“没架子”,团里的年轻人都乐于亲切地称他为“黄老师”,这是因为他手把手地教过大批青年演员。对同事亲密合作,对观众热情认真,执著中融入随和、幽默。在黄梅戏领域里,他不仅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还满腔热情为年轻演员铺路。在为年轻演员排演的剧目中,他倾心当好配角,哪怕只有几句戏词也一丝不苟。
感悟艺术
(图)黄新德
“第一忧”———什么都由市场说了算。黄新德说,过去的体制确实存在弊端,缺少活力,容易形成人浮于事、坐等靠要的局面。但是,它也确实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特别是抢救保护了一批濒临灭绝的传统艺术。由于文艺门类众多,风格特性各异,各地区情况不同,有些在甲地成功的经验无法在乙地简单复制和套用。在改革中应注意汲取过去一些好的做法,不能只是简单地算经济账,而忽视社会效益和历史效益。更不能像个别地方那样砍队伍、丢包袱,一了百了。
“第二忧”———市场不够规范。黄新德认为,增强市场意识,这是完全正确的,走市场与繁荣剧场并不矛盾。但是,目前我们的市场大环境还不够规范、成熟和完善。有些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音像等步入市场后,假如把持不住自身,就容易沦为“商业的奴隶”。现在世界上通行的作法是,舍得付出人力、物力、财力,优先保护自己的民族艺术。如果把那些弱不禁风的古老艺术也推向市场,那就是一种谋杀。
“第三忧”———模糊了事业与职业的界限。黄新德至今还记得前辈的教诲:唱戏不只是职业,应该成为事业。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艺术推向市场,让艺术家成为“卖艺糊口”的艺人,那么艺术就难免会粘上市场的“风尘味”。应该说,艺术承担着较强的社会教化、感化功能,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润滑剂、粘合剂。我们应该培养文艺工作者对自身职业的纯洁感神圣感自豪感。
个人轶事
(图)黄新德
黄新德很痴心。在“走穴”如蚁,“下海”如潮的声浪里,他却坐在了安徽经济广播电台的直播室里,当起了每个周日傍晚“名家说戏”栏目的主持人。在他看来,省经济广播电台能在戏曲业处境艰难之际,给他“为沉寂衰败的戏曲说上几句话,发出一两声微弱呼号”的机会,实在是千载难逢的。于是,他四处搜集资料,搜集整理名剧名家的录音带,作构思,打初稿,为话筒前的一小时作准备工作,每次他都会花去大量的业余时间。他认认真真地坐在话筒前,有板有眼地谈京剧、越剧、昆曲、沪剧。当然,更多的还是黄梅戏。他向听众们介绍各剧种的老艺术家们,他最敬佩的京剧老生盖叫天,为艺术毅然踢断被接偏了的伤腿,让医生重新接正。这曾是他练功时,不断鼓励自己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支柱。他最倾慕昆曲大家俞振飞,倾慕俞老博大精深的学识和将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融合为一,贯通使用的大家风范。还有严凤英、新凤霞、常香玉……一年下来,他将自己对戏曲的一片痴心,通过话筒,点点滴滴地渗进了听众的心里。几声呢喃,引来春光无限,听众们的强烈反响,使他看到了戏剧的希望,他为自己的努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感到由衷的高兴。黄新德很有心。从他在报刊上发表的越来越多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是带着极大的注意力注意着身边的人和事。
家庭生活
黄新德夫妻
黄新德有个在文艺界有口皆碑的美满家庭,妻子操劳家务,支持着他的事业,儿子去年考上了大学。在他的眼里,儿子是科班出身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常在一起争论得面红耳赤。由于工作关系,黄新德很少有机会与妻儿同度周末。不过,一旦有时间,他定会与家人共享欢乐的。
遗憾的往事
黄新德说起自己的父母总是有许多愧疚。他说最遗憾的事是自己的母亲虽然酷爱黄梅戏,却一生从未看过儿子演的黄梅戏,因为当他在黄梅戏舞台上挑大梁时,母亲已经瘫痪在床。等他的第一部黄梅戏电影<龙女>上映时,母亲却已去世,父亲连看三遍,说是为孩子的母亲看。另有一件往事令黄新德至今遗憾。那是在1999年夏天,他随团在南京演出《梁祝》,不料家中催归。然而面对几千名观众,他坚持演完了三晚的戏。等他赶回家奔丧时,父亲已经火化,为此他受到亲人的责难。他无言以对,只能将悲痛和遗憾永远地留在了心里。
艺术成就
黄新德为黄梅戏第二代人物,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繁荣黄梅戏艺术事业优秀艺术家” 称号。
所获奖项: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金鸡奖”,“金鹰奖”,全国中青年演员黄梅戏广播大奖赛“优秀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