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化然个人资料
杨化然:青年相声演员。1981年出生于天津的相声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相声。2008年拜天津著名相声演员佟守本先生为师。其祖父杨少华、父亲杨威和叔叔杨议都是著名相声演员。杨化然曾经就读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大专部,跟随佟守本、田立禾、刘俊杰等相声名家学习相声。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以及各省市电视台的节目,2006年应邀赴台湾省巡回演出月余,反响强烈,深受台湾同胞欢迎。并与相声名家侯耀文、石富宽、李金斗、姜昆、马志明、魏文亮、李伯祥等同台演出。
杨化然照片
杨化然童年往事
约定采访的时间已过,电话那头的杨化然一个劲儿地道歉,"我再有十分钟就到了,不好意思,路上一直在堵车。"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是低沉有力的声音让人听了舒服。
"我学相声,纯是误会。"这样的开场白,显示着眼前这位"潮男"的独特性格。"我爷爷有四个儿子,奶奶一直很遗憾没有生个女儿。巧的是到了我这一代,就我一个孙子,其余都是孙女,爷爷奶奶可高兴了。我和他们在北京一直生活到7岁,爸爸妈妈才把我接回天津来上学。"说相声的嘴巴果然厉害,对于每个问题,杨化然总能出口成章。抑扬顿挫,具有表演成分的回答,使气氛一下子热络起来。
"看我爷爷二十多岁的照片,我和他长得一模一样。我们家人眼袋都很大,为什么呢?我爷爷晚上特别爱喝水,第二天早上起来眼睛不就肿了嘛。"这番理论一出,杨化然自己先笑作一团,"别当真,我开玩笑呢。"
杨化然儿时很多的记忆,都是有关爷爷和他的好友们在一起讨论相声的画面。"我奶奶不识字,但却是热心肠。家里经常是朋友满座,我拿个小板凳坐在一旁,听着他们高谈阔论;而奶奶一个人,乐呵呵地接待客人,从容不迫。"也许每个人都认为,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杨化然,以相声为生是理所当然,而他却与相声数次擦肩而过。
学至初中的杨化然,因为理科成绩不佳,父母和他商量到中专继续深造。至于考什么样的中专,家里人和杨化然没有商量便达成共识--中国北方曲艺学校。
"中专考试对于我来说,只有文化课上的压力,专业课我一点都不担心。自信满满的我,完全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后来那样。"
杨化然的小叔,也就是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杨毅,当时有一个徒弟张尧,年龄和杨化然相仿,两个人在这一年一起报考了北方曲校。可是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到最后竟然是杨化然和张尧争取最后一个名额。"我爷爷和爸爸对我说,如果我不去上曲校,还可以继续在家里学相声。而张尧如果上不了的话,他的相声之路也许就会走不下去。迫于家庭的压力,我连考试都没有办法参加。13岁的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生气。后来,我只能去旅游局的技校读中专,学一个我一点都不喜欢的专业--酒店管理。"这是第一次,杨化然没有牵起相声的手,黯然离开。
"中专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快毕业时,我在市里一家酒店实习。偶然有一天,我和同学们去滨江道上的长寿园听相声。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票价是3元钱。听着听着,我就被带到后台,被告知让我救场。那时的我,也不知道害怕,借了大褂,找了搭档,上了舞台,一气呵成,居然效果还可以。"说着说着,杨化然说相声的口气又来了。
没想到就是在长寿园的几场演出,被张家口军区来招兵的首长看到,阴差阳错,杨化然去了部队,成为一名文艺兵。
"杨化然同志是一名优秀士兵,有奖章为证,有照片为证。"当兵这段经历对于杨化然而言,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在部队里,我学会了做饭,尝试着搞创作,经常去基层演出。短短两年时间,我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但说实话,我还是原来的臭脾气,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直到采访进行到这里,杨化然谈话的口气才变得有些沉稳,显露出明显比同龄人成熟的表情。
"你问我生在这样的家庭有什么好处?让我想想。"他摘下帅气的贝雷帽,慢慢地品了一口茶,"我觉得最主要的一点,是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但也许我并没有好好利用。还有就是,我不用考虑我的生活来源,这一点我从来不避讳。但是我很清楚,在同辈中,哪怕我能做到最好,也不会有人来夸奖我,因为大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而只要我有一点差错,我就会为我的父辈摸黑。这根弦绷得很紧,我有些累了。"杨化然的眼神有些落寞,"但是,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我从不后悔。"
"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什么是艺术家,只要观众喜爱的演员就是艺术家。这是我的理想。"这个结束语富有哲理。原来,杨化然这番思考竟然来自于平时爱读的历史书本。
杨化然人物生平
经常上演的节目有:《三节会》、《灶厨》、《买卖论》、《地理图》、《做梦公司》、《福寿全》、《出主意》、《对春联》、《生意经》、《树没叶》、《反七口》、《五宏图》、《五行师》、《铃铛谱》、《大保镖》、《白事会》、《大娶亲》、《学四相》、《打灯谜》、《老老年》、《一举成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