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时间的俘虏

有关人如何走向终点的电影,或许不少,只是很少引起我们关注。在热气腾腾中生龙活虎生活的人,总是有一个本事,那就是选择他愿意看到的事情,选择欢乐的事情,无视忧愁和悲伤。仿佛自己永远蓬勃在春天里,永远不会老态龙钟。

没想到安东尼 霍普金斯会出演这样一部有关老年人的电影,而且演得如此出色。一个独立、精干、优雅,还常常搞怪的老头,在时间的流逝中无可抵挡地走向人生的暮年。影片中的这个老头名字就叫安东尼,他不愿意别人来照顾他,气走了3个保姆,但是他的女儿又要离开伦敦去巴黎生活。在女儿急匆匆穿过街道进入家门的时候,凝重的交响乐一直响着,原来是安东尼戴着耳机在听音乐。耳机拿开,音乐戛然而止,仿佛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突然之间被一 刀两断。

影片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片段都在细节中被编织得非常扎实,安东尼和女儿安妮(奥利维娅 科尔曼饰)既依赖又紧张的关系也丝丝缕缕紧紧扣在影片始末。不过慢慢地,我们就意识到了异样:所有这些看似真切、坚实的场景,其实都真假难辨,都是安东尼脑子里的画面。时间如一团乱麻,这个线头牵连着的某个事件和画面,转瞬之间就会被另一个线头牵连着的画面替代。儿女到底会不会去巴黎,保姆到底是不是那个和自己另一个女儿长得很像的人,女儿到底有没有离婚 现实和记忆都在情绪的支配下裂成了碎片并不断拼接重组。安东尼被困在了时间里。

所以这是一部整体上以主观视角为主的影片,能让我们非常真切地体会到一个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精神世界。那是一切由生活和记忆积累来的坚固都慢慢烟消云散的时刻,大地常常晃动,树叶都落光了。只有最后几分钟,导演采用全知视角告诉观众,原来安东尼已经在养老院住了几个月了,原来他的女儿也早已去了巴黎,只是偶尔在周末会到伦敦来看望他。养老院的护士,每天早晨都会把这个情况给安东尼说一遍。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的好处,是在看似凌乱的主观视角之外,始终有几条情感的线索紧紧把影片铆住:一是女儿安妮面对父亲时,无尽的疲惫和耐心(当然还有连绵不绝的委屈、行将崩溃的时刻);二是安东尼常常提起的 另一个女儿 ,影片没有专门讲她的故事,而是在保姆不经意的一句话中透露出曾经的一场车祸;三是安东尼总觉得有人会嫌弃他、要抛弃他,甚至殴打他。这几条情感线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记忆里的创伤一直顽强地留在老人的心里;被时间困住的处境让他心生恐惧,他几乎每时每刻都需要戴着手表,那是心底深处对时间的恐惧,害怕人生的树叶在时间里落光,害怕被时间抛弃。

一种属于生命本身、无可逃脱的无奈和哀伤,流淌在影片始终。安哲罗普洛斯在《鹳鸟踟蹰》里写道: 人的肉身永远都在日常琐事中纠缠不清,而沉默的心灵则无言地编织思绪,直到一天,机缘巧合,隐秘的图像浮现,水到渠成地糅合到现实生活的千丝万缕里去。 安哲罗普洛斯说的或许是人的 回忆录时刻 。据说每个人在步向年老之时,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人生的过往清晰可见,即便早已被遗忘的细节也拂去尘土在脑海里栩栩如生。或许这就是 隐秘的图像 的浮现,但 回忆录时刻 之后,时间的千丝万缕却不会再闪闪发光,而是注定走向模糊,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 。

安东尼喜欢听交响乐,所以我们总能在电影里听到或雄浑或悲伤的音乐弥漫。或许这是他抵抗时间的最后堡垒。这也让人想起台湾作家袁哲生的一篇小说《遇见舒伯特》。小说中的 宋老师 沉溺在音乐的世界中,多年不见, 我正想开口问候,宋老师忽然猛烈地用指挥棒在自己的膝盖上击打起来,那支细小精致的木条两三下便断成两截,较细的那头弹到半空中,碰到窗帘之后才掉下来。 小说的语言波澜不惊,内里却涌动着时间的消逝、理想的无路、生命的枯萎和拒绝枯萎的挣扎等等意味。 我站在宋老师的身旁,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中山北路上的车流不疾不徐地平稳行进着,一辆公车靠站,遮去了我们的视野,然后公车再度前进,相同的景色又无声地浮现在眼前。我用很低的音量对自己说:舒伯特也有无言以对的时候吧。

谁都记得《沉默的羔羊》里霍普金斯演的那个彪悍形象,如今他又极其出色地演绎了一个 困在时间里 的老人。难以逃避的形象对比,或许会让我们有更为深切的体会 无论多么精彩的人生,都必须面对并接纳这生命中 无言以对的时刻 。因为我们都是,时间的俘虏。

原标题:我们都是时间的俘虏

值班主任: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