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很糙

2021-05-07 07:43:53

《悬崖之上》: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很糙

谍战片的吸引力是 天生 的,就像《碟中谍》拍了那么多部,但一有新片上映,人们依然趋之若鹜。这是类型片基于电影市场商业逻辑的 能力 ,它们遵循固有的规则,即便成了套路,也有悬念和破解悬念的乐趣,就像是玩一个游戏:规则非常明确,你也可以说那是套路,但是人们就是一遍又一遍,玩得不亦乐乎。

谍战片总有几个百试不爽的惯用 招数 ,以剧情而言自然是悬念和反转,以人物而言自然是互相的 渗透 。在这两大基础性要素之上,各种层层反转推波助澜,加上精心动魄的 动作戏 ,一部出色的谍战片总能看得人烧脑又刺激,给人带来脑力和感官的双重娱乐。

于张艺谋的谍战片首秀《悬崖之上》而言,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看起来令人颇感愉悦的 爽片 。影片开头几个 空降 冰天雪地森林的镜头干脆利落,而且情节推进非常迅速,因此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能 抓住 观众。迅速出现的还有 反转 ,影片才刚刚开始,原本来接应的人却成了 特务 , 意外 来得快速而迅猛,正是《悬崖之上》能吸引人的关键所在。

叛徒随之出现,正反双方于是开始斗智斗勇,反方中的某位重要人物,果然就是卧底。该卧底嫁祸他人的本事也确实令人惊叹,更不要说特务密布之下紧张气氛的营造,以及两个小组、4位共产党特工的步步为营、 牢房 中惨绝人寰的酷刑。各个因素堆积,影片可谓从头到尾都很吸引人。

但看完之后,《悬崖之上》却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打个或许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我们拿到一个制作精美的工艺品,被上头的花纹深深吸引,把玩半天,却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干吗用的。《悬崖之上》不缺乏细部的精雕细琢,缺的是大的逻辑动力。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影片交代此四人小组的任务是救出王子阳并将其送出境以揭露日本人的罪恶行径。但看完整部影片,你会发现它和王子阳其实没有一丁点儿关系,完全就是四人小组和特务之间的斗智斗勇。再一个,这王子阳到境外揭露日本人暴行,为何如此重要,以及出去之后对整个战局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这些在片中全无交代。在我看来这是导演对大的逻辑结构的草率。以谍战片的类型逻辑,你要解决的事情越 大 ,你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越强烈,你血雨腥风的付出才更值得。当然不用总是说你的行动拯救了地球,但你的行动总要有一个扎实的目的,在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中,这样的目的越具体、越扎实,其所激起的情感效果就会越好。

进一步来说,《悬崖之上》的精彩,也只是看起来如此,很多地方明显缺乏严密的逻辑力量。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丝丝入扣、在逻辑上无懈可击,只要给人这样的 感觉 和 效果 就行了。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谍战片自有其逻辑要求,既然拍的是谍战这一类型,对逻辑的要求当然要更高。以此观之,《悬崖之上》的很多地方都让人感觉在逻辑上太草率,以至让人 很不舒服 。比如前一个镜头是张宪臣为小兰搞到了票,后一个镜头却找不到小兰了;比如一帮人在车站严密搜寻小兰,小兰危急中 梆梆 开了两枪,却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比如秦海璐饰演的王郁费尽心机穿过了大使馆,你却不知道她最后干吗去了。而张译饰演的最有经验的张宪臣,之所以被捕,居然是因为自己忍不住下车去查看那小叫花子是不是自己的儿子。不是不能去找儿子,而是基于特工的 职业要求 ,不能在千钧一发之际去找儿子,要找儿子,可以在其他时间找啊。也就是说,张宪臣之所以被捕,是因为自己的失误。这样的地方多出现几个,毫无疑问会让一部谍战片的逻辑强度大幅下降。

换句话说,《悬崖之上》看起来是一个精雕细刻的把玩件,仔细端详才发现,它离工匠的精雕细琢还相差甚远。于是只好用煽情,用酷刑,而酷刑的过度展现是另一种 煽情 ,用过了就会导致笑场。《悬崖之上》的笑场出现在张宪臣第二次被注射迷幻剂时。至于煽情,则完全是赘疣,导演浪费了一条 找孩子 的好线索,草率地想要观众跟着片中人物流泪,其实是看轻了观众。

原标题:《悬崖之上》: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很糙

值班主任: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