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中国智造为牙齿带来“革命性影响”

2021-09-22 10:17:11

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人的一生拥有两副牙齿。第一副牙齿是乳牙(20颗),第二副牙齿是恒牙(28~32颗)。若因口腔疾病或意外损伤而导致恒牙脱落或丧失,就再无自然牙萌出替代,只能通过“假牙”来修复。传统的牙齿修复方法包括活动义齿修复和固定冠桥修复。这两种方法在功能和美观上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口腔患者对“一副完美假牙”的高品质要求。而被誉为“人类第三副牙齿”的种植牙应运而生。

首先得了解一下什么是种植牙。种植牙也叫人工植牙,是目前主流的牙齿修复方式。

种植牙,需要先将种植体(一种高科技生物材料,能与人体骨质相兼容)植入牙槽骨中,然后在种植体上装好牙冠,可以起到替代真牙的功能目的。在牙槽骨中的种植体就相当于我们自然牙的牙根,它可以和牙槽骨紧密地生长成一体,能非常稳定的支撑、固定牙冠。

经过牙科日新月异的创新改进,数字化技术极大突破了传统诊疗存在的局限。其中,数字化光印模技术的发展和口腔动态导航修复技术的进步,让患者在种植牙治疗过程中获得更加安全、精准、微创、高效、舒适的体验。还能借助数字化设计方案,以直观、立体的形式呈现在患者面前,便于医患交流,彻底解除了心理负担和精神恐惧。

数字赋能,牙齿种植更精准

随着数字化技术与口腔种植科学的联系日益紧密,传统种植诊疗行为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已逐步从经验化、大体化、轮廓化向标准化、精准化、个性化、数字化方向迈进。锥形束CT、光数字化印模等口内扫描系统和口腔数字软件,3D打印技术,口腔种植动态导航系统等,为实现口腔种植及修复手术个性化、精准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口腔传统种植手术在没有数字化技术赋能之前,医生只能通过影像技术检查了解患者术前的骨组织和神经血管分布详情;还要对口腔局部解剖结构了如指掌,并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同时要把二维图像在脑内幻化成一个立体影像,反复在脑海中勾勒种植体植入牙槽骨的手术环节,每一步骤都需要模拟推演,如果没有长期训练及经验的积累,很难实现牙齿的精准种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病例,如连续多牙缺失、全口无牙颌、严重萎缩颌骨和特殊解剖结构等,术者操作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就需要更高的手术精度。而数字化动态导航恰恰能够提供可视化术前规划方案,医生可以按“以修复为导向”的原则将种植体设计在理想位点,提前预测治疗难度并规避手术风险,使种植过程和术后结果更具有可预期性。

突破传统,种植服务更人性化

每颗牙的形态各异,就像每个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牙齿制作过程需要1∶1复刻,由义齿加工厂在复刻模型上做出假牙,而传统印模手段是把托盘与印模材料放置到患者口腔内,对咽部异物感强烈的人来说,极易产生恶心、反胃、呕吐等严重反应,有的甚至因此拒绝继续治疗。而数字化印模技术除可缩短托盘、调拌印模材料等待时间外,还能有效减少消毒印模、固化材料、灌注与运输模型等操作步骤及流程,让患者诊疗体验更简便、更舒适。

技术升级,中国智造未来更可期

精准、高效、舒适一直是口腔种植领域从业专家的梦想与追求。而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必然加速这种趋势,让种植手术删繁就简,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但这“简单”背后却是严苛的标准,从术前三维影像数据的获取、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种植外科手术到术后种植修复体的设计加工,每个步骤都环环相扣。同时,在数字化种植手术中,仍是术者起主导作用,需要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团队配合,结合大量的模拟训练,完善整个医疗程序,从数据采集、手术设计,直到精准的手术实施,形成整个数字化的闭环,才能真正实现精准种植。

现阶段,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口腔科医生培养周期长、成本大,加上各地医疗水平参差不齐,这给基层医院开展种植牙技术带来很大阻力。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数字化导航种植形成新业态的背景下,无疑为解开上述难题铸造了一把“金钥匙”。

作为全新的数字全息影像技术,“数字化种植设计系统+动态导航种植”通过电脑端的3D可视化阅片软件,可模拟术前规划、测距、角度测量,以及血管距离、直径、体积、面积测量等操作步骤,让医生能够清楚方案的每一个细节,手术中通过数字化导航软件,实时监控植入位点,角度和深度,更大程度还原术前设计的种植体植入方案,使患者的手术过程及种植体位置一览无余,尽收医生眼底,从而达到安全精准种植的目的。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数字化种植技术在算法、算力、适应症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几经迭代,高效、舒适、快捷、安全已经覆盖到临床医学的方方面面。